猒
					犬部
					共12画
					左右结构					U+7312
					CJK 基本汉字
				
				
				汉语字典
			猒字概述
〔猒〕字拼音是 yàn,部首是犬,总笔画是12画。
〔猒〕字是左右结构,。
〔猒〕字仓颉码是ABIK,五笔是JEDY,四角号码是,郑码是KQGS,中文电码是,区位码是。
〔猒〕字的UNICODE是U+7312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9458,UTF-32:00007312,UTF-8:E7 8C 92。
猒的笔顺
猒的意思
猒
yànㄧㄢˋ基本解释
◎同“厭”。《説文•甘部》:“猒,飽也。从甘,从肰。𤞣,或从吕。”《國語•周語中》:“内官不過九御,外官不過九品,足以供給神祇而已,豈敢猒縱其耳目心腹以亂百度?”
猒的国语辞典解释
猒
yànㄧㄢˋ详细解释
动
1.饱、满足。
《列子•杨朱》:“而美厚复不可常猒足,声色不可常玩闻。”
2.厌恶。
《汉书•卷九九•王莽传上》:“莽既说众庶,又欲专断,知太后猒政,乃风公卿。”
3.欺瞒。
《淮南子•主术》:“上操约省之分,下效易为之功,是以君臣弥久而不相猒。”汉•高诱•注:“猒,欺也。”
注: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
			猒的两岸词典解释
猒
yànㄧㄢˋ详细解释
1.〈书〉饱;满足。
割国之锱铢以赂之,则割定而欲无猒(《荀子‧富国》)。
2.〈书〉厌恶;厌倦。
莽既说众庶,又欲专断,知太后猒政,乃风公卿奏言(《汉书‧卷九十九‧王莽传上》)。
3.〈书〉欺骗;欺瞒。
君臣弥久而不相猒(汉‧刘安《淮南子‧主术》)。
注: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
			猒的字源字形
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
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
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
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
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
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
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
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
 唐 石经 开成石经
 唐 石经 开成石经
 宋 印刷字体 广韵
 宋 印刷字体 广韵
 宋 印刷字体 增韵
 宋 印刷字体 增韵
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
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
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
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
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
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
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
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
猒字组词
含猒字的成语
 
		