衃
					血部
					共10画
					左右结构					U+8843
					CJK 基本汉字
				
				
				汉语字典
			衃字概述
〔衃〕字拼音是 pēi,部首是血,总笔画是10画。
〔衃〕字是左右结构,。
〔衃〕字造字法是会意字。
〔衃〕字仓颉码是HTMF,五笔是TLGI 86 、 TLDH 98,四角号码是,郑码是MLGI,中文电码是,区位码是。
〔衃〕字的UNICODE是U+8843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4883,UTF-32:00008843,UTF-8:E8 A1 83。
〔衃〕字属于三级汉字
衃的笔顺

衃的意思
衃
pēiㄆㄟ基本解释
◎淤血。
详细解释
名词
◎又名衃血。凝聚成紫黑色的瘀血。凝血coagulated blood。
衃,凝血也。从血,不声。 —— 《说文》赤如衃血者死。 —— 《素问·六节藏象论》。注:“败恶凝聚之血色赤黑也。”
衃血(凝结成赤黑色的败血)
衃的国语辞典解释
衃
1pēiㄆㄟ详细解释
名
◎赤黑色的瘀血。
《说文解字•血部》:“衃,凝血也。”《黄帝内经素问•卷三•五脏生成篇》:“ 黑如炱者死,赤如衃者死。”自注:“衃血,谓败恶凝聚之血,色赤黑也。”
衃
2fóuㄈㄡˊ详细解释
名
◎蚍衃:一种似葵的植物。
《尔雅•释草》:“荍,蚍衃。”晋•郭璞•注:“今荆葵也。似葵,紫色。谢氏云:『小草。多华,少叶,叶又翘起。』”
注: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
			衃的两岸词典解释
衃
pēiㄆㄟ详细解释
◎〈书〉凝聚的赤黑色的血。
赤如衃者死(《黄帝内经素问‧卷三‧五脏生成篇》)。
注: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
			衃的字源字形
 唐 石经 开成石经
 唐 石经 开成石经
 宋 印刷字体 广韵
 宋 印刷字体 广韵
 宋 印刷字体 增韵
 宋 印刷字体 增韵
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
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
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
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
衃字组词
含衃字的成语
 
		